作者:育心
近日,在浙江安吉的云上草原景区、辽宁本溪大峡谷、湖北黄石天空之城景区等多家景区,“窝囊版”蹦极火爆出圈,吸引众多游客前去体验。其高度相对较低,通常为 20 米左右,而传统蹦极的高度一般在 40 米以上。虽然有不少网友调侃称“又菜又爱玩”“下地窖都比这刺激”,但文旅体验的优化却也在这份“窝囊”中得到了彰显。
站在高高的桥梁、塔顶、山脊上,把一端固定的一根长长的橡皮条绑在踝关节处后头朝下跳下去,享受“自由落体”过程中的心跳与刺激……这便是蹦极的乐趣所在。然而,对于此类项目,不少游客既怀有向往、又因恐惧紧张望而却步。因此,“窝囊版” 蹦极的出现,正是对这种情绪的细腻洞察,也是对多元化、个性化出行需求的热情回应。
这背后折射出文旅体验的不断优化。以往的旅游项目往往侧重于宏大、极致的刺激或纯粹的静态观赏,往往容易落入同质化、模式化的窠臼。而如今,越来越多注重游客个体感受、贴合大众实际心理的项目逐渐崭露头角,在保障基本安全与游玩乐趣的前提下,精准调整参数与流程,优化了旅行体验,拓宽了文旅群体,让越来越多人实现从 “看风景” 到 “玩风景”的转变。
这种创新之举,也成为我国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。当前,我国文旅市场呈现火热态势,小众深度游、文化体验游等新型旅游方式逐渐兴起,成为带动文旅消费的新热点。我们也期待越来越多的“新玩法”涌现,推动文旅消费从单一向复合、从物质向精神层面不断升级,进一步释放消费活力,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